|
东生围民间传说之"广东佬"学做南乡客家黄粄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广东人来安远做生意,一天傍晚投宿在南乡镇岗境内的东生围内一户农家。晚上东家叫其老婆拿出油煎的黄粄拌红糖来热情招待客人。 广东来的生意人从没吃过这样的粄米果,吃了一块后,觉得味道可口,香甜酥软,便使劲吃个够,吃饱后,客人询问主人给他吃的叫什么板果?是怎样做的? 主人回答说:刚才你食的我们客家人叫黄粄,它是安远客家人独特的一种上等粄果。它是这样制作的:一斗米、一斗灰,打一捶翻转来,打出的板果色黄味佳。客人听后高兴地说,回到广东后也叫我老婆学做些江西安远客家黄粄吃。 这位生意人回到老家后,真的照农户说的方法,叫他老婆学做了一斗米的黄板。做出来后一看,既不是金黄色,也不香甜酥软,而是像又乌又黑的牛屎堆,连狗见了都不吃。 生意人感到迷惑。于是第二次他又特地返回江西安远镇岗,到东生围找到那个东家,一进门便对东家说:江西哥,为什么你家做的黄粄这么好吃,我家做的黄粄就这么不好吃,不知是什么原因?现特地专程前来再次请教。 东家便问生意人家中的黄粄是怎样做的?生意人回答说:江西哥,我就照你说的一斗米、一斗灰,打一捶放一把灰,打到狗唔买(不吃)。 东家听完后才明白生意人家做的黄粄不好吃的原因,就是因制作黄叛的工序不对所造成的。 于是东家就将如何制作客家黄粄的全过程详详细细讲述给这个远道前来取经的"广东佬"听。 他说:制作黄叛首先将大禾谷(专制作黄粄的一种稻谷)米倒到大水缸里浸泡6个小时,后舀出去除米汁水,再装进木制饭甑里蒸熟。用另一个锅烧开水,将黄粄树灰(一种叫黄粄树烧成的灰)装在竹箩里,把开水一勺一勺淋到黄粄树灰上面,再将过滤下来的灰水在锅里熬几小时,使其减少水份,增加灰水浓度,接着把刚蒸好的禾米钣趁热倒在水缸里压平,然后撒上槐花粉(槐树上打的果实,采摘回来晒干碾成粉末作上色料),将熬好的灰水也趁热倒在禾米饭里,以浸过钣面为宜,盖上锅盖使灰水充分浸入饭里去,待一小时后将米饭装在木甑里再蒸,待上气后,端出倒在石碓臼里,由两个男人用木棒锤砸打米饭并不断翻动,直至打烂,最后用茶油擦手,把打好的黄粄按(做)成一个一个放在米筛上摊开,冷却后装进陶瓮里,再盖上盖,以后要哨年或招待客人就从瓮里拿出来。生意人听完后,茅塞顿开,连声道谢。 尊敬的游客,您看了这则传说,相信您也一定学会了制作南乡客家黄粄的方法。不妨回去也学做一些香甜可口的客家黄叛,不亦乐乎! (注:此民间传说由县博物馆退休干部钟荣昌收集整理)
|